亚洲365体育网
当前位置
 首页 >
背景颜色:        
古人是怎样应用水文技术防汛抗洪的
  文章作者:邓红喜  作者单位:退休干部党支部  图片来源:    日期:2017-6-23  【 关 闭 】

       

当前,江西已进入主汛期,连日来雨水不断,出现了大范围的暴雨天气,局部地区更是遭遇大暴雨,江河湖库水位不断上涨,一些河流洪水超过警戒线,多地发布洪水预警,防汛形势十分严峻。防汛抗洪已进入关键时期,从电视、网络、报纸等传媒获悉,我省各级领导正严密关注暴雨洪水情势,紧急部署防汛抢险工作,各级水利和水文部门更是严阵以待,多次启动Ⅳ级应急响应,精心组织江河湖库抗洪抢险和洪水测报工作,时刻密切监测暴雨洪水,积极精准做好水文服务,为各级领导部署防汛抗洪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。

防汛抗洪于我,那是经历的太多了。退休前,我是一名水文工作者,算上来水文前从事的水利工作,直到退休我可是与水打了40年的交道,对水文测报服务防汛的重要性更是一清二楚并深入骨髓。在我所掌握的微量知识里也知道古代有大禹治水这样的传说,对此,还曾觉得自己知道的蛮多。可是,前几日在《江西网络广播电视》读到一篇文章,才知道我们的先辈十分重视防汛抗洪,而且能够运用水文技术支撑防汛抗洪,觉得我们的先辈实在是了不起。那篇文章的标题是《古人如何防汛抗洪?报告水警用独特“羊报”》。我是越读越有味,以至于我一连读了几遍。在这里我全文转录如后,有兴趣者或可费力一阅,或可从中得到些领悟,认识水文测报的重要性,认识洪水预警的重要性,认识水文服务的重要性,认识防汛抗洪的紧迫性性。从而进一步认识水文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,进一步认识水文发展的重要性,进一步认识水文科技创新的重要性,进一步认识学习水文专业技术掌握过硬本领的重要性!

这篇文章是这样的:

古人如何防汛抗洪?

报告水警用独特“羊报”

每年的雨季,各地总有一些区域会受到强降雨的袭击,造成洪水灾害。其实,在人类生活的进程中,洪泛灾害从来就是人类最常面临的大自然之凶敌。那么,我们的先人是如何防治洪水的呢?

古代也有水文站

  据史料分析,我国古代从大禹时起就开始重视对水文状况的观测和分析。而随着社会的发展,历代各朝更是注重在各河流要处建站监测水文。有着“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”之称的“白鹤梁”,就是我国古水文站的一处罕世遗迹。

  白鹤梁是重庆涪陵城北长江中的一道天然石梁。由于白鹤梁的梁脊仅比长江常年最低水位高出2-3,几乎常年没于水中,只在每年冬春之交水位较低时才部分露出水面,故古人常根据白鹤梁露出水面的高度位置来确定长江的枯水水位。从唐代起,古人便在白鹤梁上以“刻石记事的方式记录长江的枯水水位,并刻石鱼”作为水文标志。白鹤粱石鱼题刻保存最好,价值也很高。它记下了自公元764年后断续72个年份的枯水记录,共镌刻163则古代石刻题记。

白鹤梁是举世公认的世界最早期的“水文站”,见证着我国古代水文治理的历史成就。

  我国有长江、黄河、淮河、海河、辽河、珠江、松花江七大水系,历代都很重视防汛抗洪和汛情通报工作。因为河流泛溢影响着水运、灌溉和生活用水,关系着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。虽然古今防汛抗洪不可同日而语,但是古代还是有值得赞赏的做法。宜昌到重庆段就有枯水题刻群11处。

  在宋代,吴江(今江苏省苏州)上立有两座水则碑,建于宋徽宗(赵佶)宣和二年(公元1120年)。水则碑分为“左水则碑”和“右水则碑”,左水则碑记录历年最高水位,右水则碑则记录一年中各旬、各月的最高水位。当时规定水位相当于一划,无论高田低田都不会受灾;超过两划,极低田地受灾;超过三划,低田受灾……超过七划,极高的田地也会受灾。如果某年洪水位特别高,即于本则刻曰:某年水至此。该水则上刻写的最早年分是宋光宗(赵惇,dūn)绍熙五年(经换算为公元1194年)。

  由此可知,水则碑不仅是观测水位所用的标尺,而且也是历年最高洪水位的原始记录。从水则碑我们可知宋代为统计汛期农田被淹面积,已建立了水位观测制度,这也是我国观测水位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最早记载。

古代的防洪法规

我国古代各朝还制订过许多防洪法规,从制度上保障防洪工作的顺利进行。其中,金朝泰和二年(公元1202年),金章宗(完颜璟)颁布实施的《泰和律令》中的《河防令》,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防洪法规。

《河防令》的主要内容有:第一,明确划定了黄河和海河等水系的防汛起止期限,将“六月初至八月终”定为“涨水月”,规定这期间沿河官员必须轮流“守涨”,不得有误。第二,规定朝廷每年都要派出官员“兼行户、工部进”,在汛期到来之前沿河检查,督促沿河的州、府、县落实防汛规划措施,维修加固堤防。第三,规定河防紧急时,沿河州府和都水监、都巡河官等应共同商定抢险事宜。第四,奖功罚罪,沿河州、府、县官员防汛无论有功还是有罪,都要上报,由国家据情处理。

  《河防令》的颁行,不但对当时金国占领下的黄河、海河等水系的防洪工作起过重要作用,而且对后世的河防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。金以后各朝代的防洪法规,多由《河防令》引申而来。

古代的洪水预警机制

清代顺治十六年至康熙十六年间(公元1659-1677年),苏北黄河、淮河、运河连年溃决,水灾严重。平民出身的水利专家陈潢辅助河道总督靳辅治水,提出从上游根治黄河的主张,并发明了测定流速流量的“测水法”,对我国河道管理理论做出了显著贡献。

  但是,古代黄河仍常决口,淹没农田村庄。为防洪,便产生了“水报”。这是一种和“兵报”同样紧要的加急快报。这种汛情传递其紧急程度往往比兵报更危急。在古代,黄河堤岸备有报汛的“塘马”。当上游地区降暴雨河水陡涨时,封疆大吏遂将水警书于黄绢遣人急送下游,快马迅驰,通知加固堤防、疏散人口。这种水报属接力式,站站相传,沿河县份皆备良马,常备视力佳者登高观测,一俟(sì,等待)水报马到,即通知马夫接应,逐县传到开封为止。当时有的一昼夜迅奔500里,竟比洪水还要快。当时朝廷还规定,传水报的马在危急时踩死人可以不用偿命。对此,人们家喻户晓,一见背黄包、插红旗跨马疾驰者,大都会自觉避让。

  古代,报告水警还有一种独特的“羊报”。所谓“羊报”,就是报汛水卒。据载,黄河上游甘肃皋兰县城西,清代设有水位观测标志,一根竖立中流的铁柱上根据历史上洪水水位情况刻有一道痕,如水位超刻痕一寸,预示下游某段水位起码水涨一丈。当测得险情时,“羊报”便迅速带着干粮和“水签”(警汛),坐上羊舟用绳索把自己固定好,随流漂下,沿水路每隔一段就投掷水签通知。

下游各段的防汛守卒于缓流处接应,根据水签提供的水险程度,迅速做好抗洪、抢险、救灾等各项准备。“羊舟”也很独特,它用大羊剖腹剜去内脏,晒干缝合,浸以青麻油,使之密不透水,充气后可浮水面不下沉,颇似皮筏。“羊报”执行的是一种十分危险而重要的任务。古代的“羊报”被抢救上岸后,有的因在河中扑腾多天,早已饿死、撞死或溺死,幸存者可谓九死一生。

元代时,朝廷还据自然条件,设有陆站、水站、轿站、步站等报警驿站。东北地区由于路况差,故设有狗站。原来,我国元代官方很重视发挥狗的作用,训练狗作为通信报警工具,用于报告水警的狗最多时达3000条。当时,在辽东、黑龙江下游等地区就设立有15处狗站用于报告水警。

据史料分析,古人非常重视对水文状况的观测和分析。

 



责任编辑:吉安水文  

返回首页 |  服务承诺 |  领导分工 |  机构职能 |  水文简介
CopyRight 2004-2013, 亚洲365体育网,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证编号:赣ICP备11005644号
地址: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吉福路竹笋巷3号 E-mail:jxjasw@163.com 邮编:343000 联系电话:0796-8323912
技术支持:吉安诚轩网络科技 ICP备案号: 赣ICP备11005644号